十方電視月刊

【社論】 端午詩意濃   

[2019/06/01]

 
農曆五月五,家家慶端午,江裡划龍舟,嘴裡吃角黍。端午節不划龍舟,不談粽子,好像有失過節氣氛。其實不然,端午節來點藝文氣息,談談詩句,也頗令人愜意。端午節又稱詩人節,就因為屈原也是一名詩人,在端午談詩也頗對味的。

一時興起,開頭的那首詩賣弄文墨,倒也點出了端午的民俗風情,其中說的「角黍」,就是粽子。說到了詩,就讓人想到了《詩經》,裡頭蒐羅了三百多篇,過去的詩裡頭要求工整、對仗、押韻等等,著實讓人有綑綁手腳之感,不像是現代詩,來的自在許多。不過,古詩有它的內斂,讀起來讓人玩味再三。好比杜甫這首《端午日賜衣》: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當時官拜左拾遺的杜甫,在端午節得到皇上賞賜的名貴宮衣,瞧他高興地讚賞宮衣材質輕柔,排汗又清爽啊!

唐朝的詩句絕大部分都是詩人抒發自己的情感,這也難怪杜甫有這麼一般流露。當時長安城的繁榮景象,歌舞昇平,風流倜儻的才子,身旁自有佳人相伴,文采豐富,可見一斑。

一到了宋朝,理學興起,文人崇尚說理,重觀察及議論,讀起來有種憂國憂民的沉重感。而現代詩人千誠也有這樣一首詩,青青艾葉,嚼著五月初五的粽子,汨羅江的霧被屈原重新命名,采入《離騷》……。同樣是詩,不同的時空背景,用不同的方式,訴說著這一段千古的詩人悲情。且把,端午詩意濃,重唱幽古調,穿越千百年,依然猶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