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台灣俚語】  少年拚出名,食老顧名聲  

[2021/01/01]
「名聲」,是人第二個生命。雖然有句話說:「人怕出名,豬怕肥。」但是有「名聲」與「出名」有截然不同的意思。為什麼要拚出名?在目前人才濟濟的環境裡,要嶄露頭角是件不容易的事。開店做生意,都希望在短期間打開知名度。過去的店家都會用派報、夾報的方式散發傳單,但是認真看廣告單的人實在不多。所以,愈來愈多店家選擇在附近的街角散發傳單,目的就是要確認傳單發放的效果,真正達到宣傳的目的。

名聲好不容易建立起來,到了經營的穩定期,就要把名聲照顧好,就如這句俚語:「少年拚出名,食老顧名聲。」當企業傳到第二代,父執輩都不希望再繼續擴大規模,都千叮嚀、萬交代,要把企業形象守好,長輩的名聲顧好,不要換了第二代,人情世故都不見了,一些商場老友都得罪光了。

企業如此,個人也是一樣,人生在春天及夏天時期,奮力提升自己知名度,以謀得進階。當人生步入秋天時,更要愛惜羽毛,等到人生走入冬天,蓋棺論定之時,即使不名留青史,但求不惡名昭彰啊!人的好,最多記住這一世;人的壞,連子孫都要受到波及。

因此,這句俚語把重心放在後面,「食老顧名聲」,要像倒吃甘蔗一樣,可不要愈老愈番顛,這樣可會功虧一簣的。

佛法觀點:
對一個修行有成的人來說,在事相上要遠離財色名利;但在心性上,不必刻意地排斥、逃避,而是學會如何善用自身的德行,來駕馭名利、聲望。要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名聲」本身不具備好或壞,完全取決於使用的方式。善用自已的名聲,以此號召更多人來行善修佛,利益眾生,就能使生命得到圓滿昇華。「食老顧名聲」這句話,與台灣傳統宗祠裡常看到的「祖德流芳」字句,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祖先之所以有祖德庇蔭後代,乃是他們在世時,做了有益社會的好事。因此,我們感念先人的同時,更不忘要「厚德積福」,讓好名聲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