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一粒五元的背後

[2020/05/18]
         一到假日就是逛傳統市場的好時機,各種蔬菜水果琳瑯滿目,攤販的促銷手法可千萬要看仔細。遠遠看到攤上高高掛著「芭樂一粒五元」的紙牌,快快趨步向前看個究竟,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擺在攤位前那一簍長得較醜又過熟的芭樂。心想,外表皮削掉,應該還可以吃,買幾個現吃,其餘可以與別的水果打成汁。就這樣買了十顆回家。

        回到家裡,將芭樂清洗乾淨,外皮稍加處理掉,切開來看,果肉只有一點點,籽就佔了八成多,三顆切了醃梅子粉,其他只好打成果汁。果肉的口感是澀甜,原來這是一顆賣五元的緣故。

        家人笑說:「便宜沒好貨。」真的便宜就沒好貨?應該不盡然,我看是劣品只好便宜賣吧!或許這樣比較說得通。不過,賣相不好也不該與品質差畫等號,實際在市場上也曾買過賣相差,但品質很好的水果,是不應該以偏概全。

         是人的心態使然,還是大多數的想法所歸納出的法則。銷售者的行銷手法要如何做才不算是欺騙。因為「沒那麼好」,所以「賣得便宜」;抑或是,不好就不應該賣,乾脆用送的。那送的會有人要嗎?還是最後淪落丟掉的命運。

        從事有機耕作的農友,把這些劣等水果轉化成酵素噴灑在植栽上,在市場銷售一定是品質好的,才能穩定好的價格,便是最正確的行銷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