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親子關係】 分數的迷思  

[2021/11/01]
在台灣,絕大部分的師長和孩子,受到升學主義掛帥的影響,總會將考試分數當成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將來會不會出人頭地的標準。於是,為了取得高分,從學校到補習班,每天都有寫不完的測驗卷、評量,複習不完的重點。但,考卷寫完了,重點精熟了,過了十年、二十年後,孩子還能依靠這些知識來應付生活、工作上的一切嗎?答案顯然是不能。既然如此,為人父母者,何必要為了考卷上的分數斤斤計較,大聲斥責孩子,弄僵親子關係呢?

這麼說並不是要父母們不去理會孩子的成績,而是希望父母在看到分數時,可以設身處地為孩子多想一點,想想孩子的心情如何?想想孩子的能力真的不好嗎?還是這種測驗方式鑑別不出來?如果孩子的能力真的跟不上,那要怎麼幫助他?是他不知道讀書的方法?還是最近被其他事情干擾到學習?……這些都需要父母和孩子雙方平心靜氣地面對面溝通,不是大聲辱罵,或是拿出棍子就能解決了。

更何況,從漫長的人生中來看,學生時代裡的一次考試成績,真的算不上什麼,無法代表這一生的成功或失敗;倘若真有留下些什麼,那一定是父母耐心的陪伴和傾聽,這才是對成長中的孩子最深刻的影響。

身為父母,應該著眼在孩子的品性上,培養孩子對環境的抗壓力、應變力,不要用書本上那已被侷限住的知識,去衡量孩子的未來。畢竟,考試的目的只是在檢測孩子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否有狀況?只要孩子有全力以赴,即便考差了,家長也要用溫暖的語調,鼓勵他再接再厲,提醒他仍不足的地方,讓孩子充滿樂觀、鬥志,迎向人生每一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