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醫藥專欄】 養生保健系列--中醫治咳 

[2021/11/01]
時序來到秋冬後,台灣也開始進入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不少人都會「酷酷嗽」,咳得不停,有一種「要把肺部都咳出來的感覺」,不僅嚴重影響睡眠,還會影響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社交。要治療咳嗽,一半人多半會認為西醫的效果比較好,但事實上,尋求中醫也能解決這惱人的疾病。

咳嗽是呼吸道受刺激時所出現的生理反射,有清理、排出痰與異物的作用;而一般咳嗽最常見的兩大原因,就是感染與過敏。由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咳嗽,幾乎多為病毒、細菌造成,會使呼吸道發炎,因此除了咳嗽外,也可能伴隨黏稠的黃痰、發燒、全身痠痛、喉嚨痛和聲音沙啞等症狀。在中醫來說,這是因為風熱、風寒導致的外感咳嗽。治療方式上,風熱咳嗽常使用具鎮靜效果的藥材,如:黃芩、金銀花、桑白皮與梔子等,來清熱解毒,可以抗菌、抗發炎,阻止病情惡化。平時為增強免疫力,亦能用金銀花5克、菊花5克、薄荷4克,加水500毫升一起煮沸,在病毒盛行季節多飲用,可降低呼吸道被感染的機率。

治療風寒咳嗽,則可以選擇紫蘇、生薑、杏仁來熬煮飲用,能暖脾胃、散風寒、宣洩肺氣。除此之外,容易受到風寒的人,平常就需注意保暖,避免在氣溫過低時到戶外活動,並記得要少吃寒涼與甜膩的食物。

過敏性咳嗽是由於接觸到過敏原,像是:塵蟎、花粉、煙味、冷空氣等,引起的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而咳嗽,屬於內傷咳嗽,病程較長,且容易反覆發作。按照中醫的觀點,會引發內傷咳嗽是人體的抵抗力下降,正氣不足,導致五臟原本就虛弱,這個時候若是又遇到外邪侵入,就會加重病情,久咳不癒。

治療內傷咳嗽,最重要的便是調養體內的「衛氣」,增強免疫力,除了平時可以用人參、黃耆、黨參、大棗等相互搭配作為茶飲外,也能做簡單的穴道按摩,按壓上肢的合谷、太淵、尺澤和孔最等穴位,或是位於後頸的定喘穴,皆有止咳、護肺的效果。對外在環境變化較為敏感的人,建議外出時務必要戴上口罩;早晚氣溫低,最好再圍上一條領巾,並且適當地鍛鍊身體,就可以減緩發生咳嗽的頻率。最後,飲食要清淡,少喝咖啡、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減少壓力,更能改善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

假設持續治療超過兩個月以上,仍然會反覆咳嗽者,建議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還有其他潛在的疾病因子,及早治療,才能打敗惱人的「酷酷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