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台灣俚語】 呷筍萬事著愛吞忍   

[2021/12/01]
筍子是一種高纖維的食物,因此不太容易被人類的腸胃道消化,必須經過仔細地咀嚼後,再慢慢吞嚥。這句台灣俚語:「呷筍萬事著愛吞忍」,便意味著我們應該學習「吃筍咀嚼慢吞」的精神,不管遇上什麼事,都要懂得吞忍。

筍子是竹子的產物,竹子一節一節,自古就被視為做事、做人有節制的象徵;竹子內部又是中空的,代表為人要謙虛;竹子筆直的身形,則彰顯做人必須有正直的氣節。一個具備節制、謙虛又正直的人,遇到挫折自然會曉得「吞忍」。這種「吞忍」比「忍」的境界還要高,不但要將委屈忍下來,還要把它吞下去,經過內化轉換,變成激勵的動力。

「忍」,其實中華文化裡的傳統美德,常言道:「忍一時之氣,保百年身。」「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字頭上一把刀」「忍得一分怒,終身無煩悶。」「忍人讓人,禮多不傷人。」「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大事不成。」還有「忍氣吞聲是君子,見死不救是小人。」這麼多有關忍的醒世良言,都是先人的智慧,字字說得貼切,句句發人深省。

尤其在團體生活中,小至家庭,大至職場,每個人做事的方法、行為思想多不盡相同,難免會有磨擦,這個時候更需要忍。只不過,在現今這個注重個人主義的時代裡,「忍」似乎早已被大眾遺忘了,結果便是遇到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大動肝火,甚至因此暴力相向。到頭來傷人害己,得不償失。

下次,當您在品嘗筍子的時候,也別忘了「呷筍萬事著愛吞忍」這句話的涵義,相信您吞下的不僅是美味的筍子,也能深切體悟到竹子的智慧。

佛法觀點:
「忍辱」是菩薩所修行的六波羅蜜之一,目的是為了降伏自己內心所有的煩惱怨賊。佛法講忍辱,也有幾個層次,第一是是生忍,是指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忍受環境中各種的酸甜苦辣,有可能是工作上的不順、辛勞,也可以是人際關係上的爭執。總之,面對惡緣找上門來時,都要做到不起瞋心,並從中培養出毅力、耐心與智慧,生命才會得到提升。其次是法忍,對於心理上的貪、瞋、痴、慢、疑,要學會自我克制,把心安住在當下,不受外在境界影響,不因五欲六塵而波動。最後是無生法忍,了悟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聚散,不生不滅,沒有一個絕對的存在,如此便能對一切苦樂境界都安忍不動,獲得真正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