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幸福學堂】分享
[2019/09/01]

分享一:
伴隨清晨的微風,走在公園的小徑上,我回憶著,當年牽手孩子學步的畫面。孩子大了,我也老了。我放手,讓孩子學習成長及承擔。豈料,孩子竟是頭也不回的放飛自己。沒有責怪沒有悔恨,這是高齡社會中多數老人的悲歌。看著身邊老老相顧,剩下的都只是淚眼婆娑的相對。我知道,眼下的日子,必須多愛自己一點。
在心裡有個聲音,祂常說:你的錢,就是孩子回家的車票,給吧!但總還有個聲音在提醒著我: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資產。其實,我沒有疑惑,因為,堅定的信念和情緒的排解,讓我可以「不依靠孩子而堅強」。
人終究會老,等兒盼兒歸的心情無比惆悵。病痛無人知曉,只有看護陪伴的生活現實又無奈,自怨自哀徒增遺憾罷了!追求自主、自信的高齡生活,你的心事,我的故事,因為傾聽而有了答案。
分享二: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子女奉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當父母年邁時,多半子女們會盡反哺之心,肩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尤其是喪偶後,子女們的態度更是積極。父母的心總是繫在孩子身上,對於將來的遺產分配,也有一番盤算。但不幸的是,就有這樣的案例發生。
一位年紀近百歲的阿嬤,想想自己年歲已高,不知道哪一天會蒙主恩召,撒手人寰,心想,不如趁自己還健在,便將財產做了分配,而子女們都拿到他們該有的財產。世事真是難料,無常找上門,經過不到三個月,阿嬤生了病急需用錢就醫,便求助子女。沒想到,阿嬤如球一般被子女們踢來踢去,最後只有一房願意拿錢出來,其餘的都表示,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手頭也不是很寬裕,抑或是家中的孩子在教育上需要用錢,都不願意拿出錢來。阿嬤老淚縱橫,徒留感嘆,後悔當初為何不多替自己想一想呢?
看問題 找策略
相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經常遇到過,每一位長輩都有自己的見解,這些經驗都是值得與大眾分享。十方法界基金會洞察到這些社會萬象,要將這些寶貴人生智慧集會起來,開設「幸福學堂」,透過個案的分享,大家集思廣益,為問題找方法,為質疑找答案。有道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相信會有圓滿的結果。
「幸福學堂」是學習的園地,是智慧的團契,是經驗的結晶,是幸福的分享。十方法界基金會張開手臂歡迎您,一同加入「幸福學堂」彼此交流,為自己也為他人找到下一站的幸福,讓幸福充滿你我的人生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