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社論】 四月暮春講古趣
[2019/04/01]

另外,一到了清明是放風箏的好季節,當風箏飛得高遠時,就將風箏的線剪斷,讓風箏隨風飛走,藉此將自己的晦氣隨風箏帶走。除此之外,民間還有折柳、戴柳以及插柳的習俗。由於清明適合出外踏青,隨手折下河邊的柳條,有人會在手中把玩,也有人會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有些人會帶回家插在自家門楣上。為何要插柳條呢?由於當時醫療條件不好,插上柳條祈求疾病不要找上身。
說到柳條,明代陳子龍有這樣的詩句: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燕子不來樓閣迴,柳絲今日向東風。清明時節,江南地區正值細雨紛飛,在畫舫中的女子,裝扮妥當,卻等不到有人來畫舫聽曲兒,心情自然不好囉!
詩興開,來舞文弄墨一番,回應陳子龍的詩句;「清明雨紛飛,望君遲未歸;君是異鄉客,思念淚成堆。」「清明」,在民間也是要返家祭祖闔家團圓的日子,若苦苦等不到夫君回來,真是肝腸寸斷啊!
清明的古趣雖然最後只剩下掃墓及吃春捲,但今年可以來點不一樣的趣味,學學古人出外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為自己添福壽去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