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佛陀的話】 五欲過患 應慈悲一切
[2021/05/01]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的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五欲」,乃是財、色、名、食、睡;過度貪求,就會迷惑人的心志。這裡的「俗人」則是指在家的修行人,在家的修行人一樣可以有出離心,猶如出家人一般,斷離五欲,堅持守道,往更高、更遠的修行之路前進,用慈悲的心看待一切。
佛家常言「慈悲」,要修行懂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拔除苦難,離苦得樂!有慈悲心,才會生出平等觀,才可以出離煩惱之家,這是「出家」的廣義解釋。事實上在佛制中,不管在家、出家,五戒及菩薩戒都是基本戒,理應要遵守。嚴持五戒及菩薩戒才能離欲守道,修得高遠梵行。
「心是萬法本源」,起心動念,萬法皆興。故五欲一起,浩瀚澎湃,如萬馬之奔騰,如波瀾之壯闊,讓人難以抵擋。因此,佛陀告誡,要長養慈悲心,才能有不求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胸懷。大捨的心,來自慈悲;無求付出,來自大喜。世人得以覺悟,蒼生得以安樂,萬物得以永生。
佛家常言「慈悲」,要修行懂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拔除苦難,離苦得樂!有慈悲心,才會生出平等觀,才可以出離煩惱之家,這是「出家」的廣義解釋。事實上在佛制中,不管在家、出家,五戒及菩薩戒都是基本戒,理應要遵守。嚴持五戒及菩薩戒才能離欲守道,修得高遠梵行。
「心是萬法本源」,起心動念,萬法皆興。故五欲一起,浩瀚澎湃,如萬馬之奔騰,如波瀾之壯闊,讓人難以抵擋。因此,佛陀告誡,要長養慈悲心,才能有不求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胸懷。大捨的心,來自慈悲;無求付出,來自大喜。世人得以覺悟,蒼生得以安樂,萬物得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