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社論】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2017/10/01]
每到國曆的十月份,就進入國家慶典的時刻,以佛教觀點來說,所謂的四重恩;包括:國土恩、君王恩、父母恩及眾生恩。這樣的觀點頗吻合民族主義思想「沒有國哪有家」這樣的概念。現今民主化的社會已經沒有君王,但還是有國家元首代表著國家行使職權。在小學的公民課中都有提到組成國家的三要素,要有政府、人民和土地;這樣的概念也印證佛家所說的觀點了。

人民要愛國,政府要照顧人民,國家才會興旺。但在民主極強盛的國家中,卻也是資本主義極其發達的國家,貧富的差距相對也大許多。儒家常說:「仁君治國,國之得以強大;人民效忠,國之得以太平。」反觀其他國家發生內戰,民不聊生,哪有太平之日可言。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提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土地是人民的母親,她生養萬物來提供食物,餵養這個國家的人民,讓人民豐衣足食,國家強盛。如果土地遭逢災變,或是水災、乾旱,就無法生養萬物,人民就會處於飢餓狀態,進而民不聊生,國家自然衰敗。

人民的覺知,來自對大地的報恩,有了「國土恩」自然會愛惜大地,用友善方式來耕作,採取自然農法,不侵害土地下,種植出無害的作物,以保國人健康。近來國際上紛紛覺醒,年輕人紛紛投入農作,一改過去慣行農法,不噴藥、不施化肥,以有機的概念來從事農作,來確保大家食的安全。

以現代的局勢來看,在佛家的觀點下,是以飲水思源的感恩心作為前提,台語有句話說:「吃果子要拜樹頭。」以現代觀念來解讀「四重恩」,不難發覺,在目前的趨勢下,已漸漸默化在國際間、在年輕人的心中。不論科技如何的進步發達,還是要以農為本,如果沒有土地來滋養萬物,人世間將難以想像。一切事物都來自人造,想必你、我都不會想要過這樣的生活。想要改變現狀,就從現在開始,發下「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的宏願,一起來友善關懷,讓唯一的地球—人類之母,生生不息,活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