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佛說四念處觀 

[2020/06/01]
       在《雜阿含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入涅槃時,適逢十五日誦戒,佛陀為比丘們開示:「我聲聞弟子中,善能說法、教誡、教授佛法及辯才無礙的舍利弗與目連已入涅槃。這世間上有兩種財,一是錢財,一是法財。錢財是從世間人乞求而來,法財可從舍利弗與目犍連處求得。至於如來,則已捨離世財及法財。」

    每個人都會與舍利弗與目犍連一樣,終究進入涅槃。除了人之外,大樹、高山也會隨時間折枝枯葉、落石塌陷。佛陀因此要求弟子勤修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這涵蓋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當然也延伸了六根、六塵。所以佛陀諄勉要以自身為洲、以法為洲、不異洲來修四念處觀。而「自身為洲、以法為洲、不異洲」,其中的「洲」意旨;依止、依靠、熾燃、明燈等等,簡單來說,就是依靠觀察自己的身心修證佛法,依靠正法的教導修證佛法,不必外求。也就是「觀照自我」的修持功夫。

    每個人都有一處清淨無雜染的本性,當有雜念時,就要喚回到清淨心來。也就是俗人常說:「摸摸自己的良心;自問自己對不對得起良心。」「捫心自問」就是四念處的修行精神。

    「法」是器具,是來方便檢視自己的內心,也是召回雜念的一項利器,若時時處在清淨處,當然這些都可以拋棄,不依靠外物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