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不語禪 

[2020/06/01]
    有信徒問法師說:[師父,您第一次弘法時,會不會緊張?]師父回答:[不緊張。]他又問:[為什麼不會緊張?]師父說:[佛法是從恭敬中求,有善根的人本就俱有善根,沒善根的人只是還沒有被啟發,我們的信徒大都是有善根的,所以,我不緊張。] 在佛教小故事裡有個例子,正是這種情況。

    一位僧人四處去參訪,有一次,到了一間寺院要向老和尚請法。他問老和尚:[什麼是佛?]老和尚不說話,只是左看看、右看看。僧人很高興說:[您的意思是,人有分南北,佛性沒有分南北]。[那什麼是法呢?]老和尚一樣沒說話,只是上看看、下看看。僧人說:[您太會說法了,意思是佛法說空、說有,說那麼多,法無高下,應機可妙」。[再問老和尚,什麼是僧呢?]老和尚沒說話,坐在那裡打坐,動都不動。僧人很高興的說:[您的意思是,要如如不動,不要毛毛躁躁。謝謝老和尚,今天來這裡好高興,您真是太會說法了!」僧人說完便高興地離去。

    其實,這個故事的真相是:老和尚根本就不會說法,遇到僧人的發問,他只是緊張的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想找救兵罷了。

  師父說,信徒的根器就像這位僧人,佛法在恭敬中求,否則,就算再會說法的法師來開示,你也會覺得沒有什麼。如果心中有恭敬心,就算是不善於說法的人,也會覺得師父說的好極了。

    印光大師說過:[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