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法語
求道求得是路程,西方大路少人行;求生不求天堂路,臨終大路黑沉沉。
[2020/05/28]
過去修道,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出家人或者是宗教家的事。其實不然,宗教家固然要修道,但以佛教的觀點來看,在家人修道也有助人際關係的改善。例如:在家夫婦子女可以同修,父不失於慈,子不失於孝,夫妻不失於義,兄弟不失於友愛,因此士農工商皆可修道。
「求道求得是路程,西方大路少人行」,先求道再得道,這條路是相當漫長。有人會笑說,道明明就擺在那裡,為何要求呢?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確實「道」就明明擺在那裡,但是沒有人去宣說弘揚,也只有在那裡被供著,是發揮不了作用。「道理」人人會說,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況且往西方這條大道路,這麼寬敞,真正到得了又有多少人呢?所以要先求、先修才會有得,也才能走上西方大道。
人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有人外表看似灑脫,但是臨終時不免害怕。為何會害怕?因為未知的世界是什麼?是光明還是黑暗?卻是渾然不知!如果本身有修得「道理」,自然面對死亡也就不再害怕,看到的是光明而不是黑暗。人死亡後的面相是安詳還是恐懼,就可得知這人生前是否有修道?多半有修道的人,往生的面相是莊嚴又慈祥,甚至還會露出微笑呢?
許多宗教家在談及臨終這一區塊,都是希望人要修道,甚至沒有很虔誠的教徒,到了最後臨終還是為他皈依或受洗,為往生者說法,蒙阿彌陀佛或是上帝來接引。讓亡者的往生之路是充滿光明,而不會是一條黑沉沉的恐怖大道。
「求道求得是路程,西方大路少人行」,先求道再得道,這條路是相當漫長。有人會笑說,道明明就擺在那裡,為何要求呢?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確實「道」就明明擺在那裡,但是沒有人去宣說弘揚,也只有在那裡被供著,是發揮不了作用。「道理」人人會說,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況且往西方這條大道路,這麼寬敞,真正到得了又有多少人呢?所以要先求、先修才會有得,也才能走上西方大道。
人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有人外表看似灑脫,但是臨終時不免害怕。為何會害怕?因為未知的世界是什麼?是光明還是黑暗?卻是渾然不知!如果本身有修得「道理」,自然面對死亡也就不再害怕,看到的是光明而不是黑暗。人死亡後的面相是安詳還是恐懼,就可得知這人生前是否有修道?多半有修道的人,往生的面相是莊嚴又慈祥,甚至還會露出微笑呢?
許多宗教家在談及臨終這一區塊,都是希望人要修道,甚至沒有很虔誠的教徒,到了最後臨終還是為他皈依或受洗,為往生者說法,蒙阿彌陀佛或是上帝來接引。讓亡者的往生之路是充滿光明,而不會是一條黑沉沉的恐怖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