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法語

十方法語

宅心仁厚是為菩薩

[2020/05/28]
    「言為百世師,行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壞身。」這是司馬光解禪六偈中的一句。這意思是說,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行之誠且久,是名光明藏。道德修一身,功德被萬物,為賢為大聖,是名佛菩薩。這是「以仁修心」而「仁民愛物」,是名好官,也就是尊菩薩。

    儒家思想中「以仁為本」,將「仁」拆開來看,右邊這兩劃是等長,並不是「二」,在書寫上可別寫錯了。「仁」這個字意思是「待人要平等」;如同佛家所說的「眾生一律平等」。既然是平等就不能有分別心。而菩薩就是沒有分別心,所以他的所言、所行,都可為人師表,而師表的言行教法,自然不會隨時間而消失,儒家思想亦然;佛陀思想也亦然。

    佛教基本修持是「十善」,而施於「六度」中,萬行不偏廢。儒家思想與佛家思想有相通之處,但是同中有異。「仁」後伴隨有「愛」,在儒家的觀點上,「愛」是有差等的,儒家認為這是人性。而佛家所說的「愛」是無差等,而強調的是大愛非小愛,是付出無所求,是一份無私的愛。

    「仁官」、「仁君」,可堪稱是為菩薩;但是若能無所求的付出,還要斷除一切煩惱,就能漸漸往成佛的境界,這就是菩薩與佛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