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佛法中的孝道  

[2020/05/19]
    釋迦牟尼佛所教導我們的孝道,它的真實義究竟是甚麼?那一個人最起碼的人格又是甚麼?基本上包括了「孝順、禮敬、供養父母」這三項。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裡佛陀說到:父母恩德深重無以為報。《佛說阿彌陀經》中也有提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要積滿三福,而這其中一福,就是世間福德。而這世間福德就是指人倫之道;其箇中首要便是孝養父母、侍奉師長。

    當然,世俗的孝不單單是孝順父母。《孟子.梁惠王篇》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儒家觀點中,尊老、孝敬不是只有堂上雙親,是社會上的長輩都應當如此,這樣的胸懷與大乘佛法相契合。大孝之行,從小孝起。小孝的教育要從孝敬堂上兩尊活佛做起,這兩尊活佛就是「父母」,拜遍了各道場的佛,家中這兩尊不理睬,說有多孝順,也是枉然。

    當然時代在改變,對孝道也有另一番認知。「孝道」不是掛在嘴邊對子女耳提面命,倘若他沒聽進去,倒不如不說。「孝道」的「道」字,指的是行徑、行為,而不是掛在嘴邊的道理。國家所表揚的孝悌楷模,都是一點一滴子女對父母的行動付出,父母從來沒有對子女耳提面命要討孝順,反而感恩子女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在佛法的觀點上,若「孝」要用言語表達,沒有一個標準,而「順」也是如此,所以「孝道」是做出來的道理。做出來的「孝道」才會形成一股家風,也才能流傳千古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