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蓼莪〉讀後感 

[2020/07/01]
        《詩經》〈蓼莪〉,在台灣早期的教科書上,會出現這一篇詩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聽過這句話相信有不少人吧!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期望我像是一顆長得又高又大的莪菜,可是我不像那莪菜,卻是那不成材的蒿菜,可憐的父母啊!生育我是多麼辛勞。

        不少人自責自己不夠成功,沒有給父母豐膏玉脂的美食,別墅或洋樓舒適安養,豪華名車代步,優渥贍養費,社經地位不高讓父母蒙羞。當然,美食、洋樓、名車等等在一般世俗看來,的確是成功的表徵,當孩子擁有這一切,做父母的會很高興,以孩子有一番相當高的成就而自豪。

        正如詩中所言,不是莪菜是蒿菜,是生來還帶殘障,那是不是有負父母期望呢?「缾之罄矣,維罄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酒瓶空了,是酒瓶的羞恥。那父母不在的孤兒,要如何孝養呢?這些都是人生的悲劇,沒有人願意生來就是不孝子。

       〈蓼莪〉篇中是子女感嘆不能終養父母,那身為父母的人又是怎樣的想法?面對孩子年幼,一位英年早逝的父親留下感概,撫養幼子是父母親的責任,不能給孩子優渥的生活,無法讓孩子受良好的教育,連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家都是奢求。同樣的思維,在父母身上,也是一種痛。父母與孩子,有密不可分的互相撫養關係,應該撇開物質面的枷鎖,去昇華父母與子女間那一份真愛,才是人生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