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棒下真的出孝子嗎?  

[2020/07/01]
        「孩子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這是自古以來不少父母奉為圭臬而深信不疑。「棒下真的出孝子嗎?」打開歷史來看,嚴父母多半教出狀元兒。嚴厲,不一定就是打;有的父母狠狠地使個眼色,孩子就嚇得膽顫。「打」真的有效嗎?現代心理學家肯定持反對態度!

        孩子教不聽,就要打啊!我寧可在家打傷他,也不要他將來學壞,被人追殺。我這麼嚴格管教,現在雖然恨我,將來他一定會感激我。這種思維下,將來孩子會感激父母,但是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孩子被打的傷痛,不是一時可以理解,通常是經過了歲月的磨難、社會事的教育後,才會漸漸覺醒的。果真都要走到這一步,經過一番寒徹骨,才能聞到梅花香嗎?若「孝」必須要在如此慘烈下才能有所省思,那親子之間的傷痕,是多麼碎裂不堪。

        佛法有一帖良藥,就是「覺知」教育。儘管如何嚴厲管教,一定要給孩子「覺知」教育。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而不是「我愛你才要打你」。曾經看過鄰居長輩在教育小孩,他讓孩子知錯之後,自行選擇如何處罰,當孩子選定後,他是嚴厲執行,決不寬貸。當孩子接受處罰後,他一改嚴厲態度,釋出善意原諒孩子。

        孩子對父母孝的省思,是孩子當下感受到父母還是愛我的,在這種心境下的自然流露。雖然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當選擇了「打」的處罰手段時,背後的「覺知」教育要適時給予。「打」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而不是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