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學佛釋疑】 僧伽               

[2019/07/01]

通常我們講僧伽,大都以為是指出家僧侶,其實,這只是狹義的解釋。廣義來說,僧伽可以包括出家眾與在家眾。

僧伽,原意是眾人集會。在佛陀時代,各個不同派別的沙門修行者,也各自設立自己的僧伽,來聚集弟子。釋迦牟尼在證悟之後,建立了自己的僧伽,並制定了學處,來規範弟子。

佛教僧伽,分成出家眾與在家眾。出家眾依性別,分為比丘、比丘尼,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之後,稱為出家五眾。比丘與比丘尼是不能居住在一處的,但是,在每月誦戒時,比丘尼可請上座比丘加入誦戒,並進行說法。在家眾依性別,分為優婆塞與優婆夷,稱為在家二眾,與出家眾合稱為七眾弟子。廣義來說,僧伽可以包括出家眾與在家眾,也就是七眾都可稱僧伽。狹義來說,僧伽只用來指出家眾。最狹義的僧伽說法,是只指特定的比丘與比丘尼團體。

佛陀時代,僧人和氣的生活在一起,學習並宣揚佛法,同時教化世人,熱忱地為大眾服務。人民因此都得到很大的幫助,大家都喜歡並且尊敬、信任他們。僧人的組織越來越龐大,世人給他們一個美名,叫做「和合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