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台灣俚語】 橋過,拐仔就放   

[2020/10/01]

早期台灣的橋都相當簡陋,不是竹子,就是木板所搭建的便橋,要不就是吊橋,所行走的橋面都是用木片一片片鋪起來,經過日曬雨淋,有可能腐朽了,所以會用一根拐子或木棍,來試一試安不安全,確定沒問題了,腳再踩上去,等安全過了橋,就把拐子或木棍丟棄。衍生這句台語俗諺「橋過拐仔就放」而這句話就被引申為「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不知感恩」。

話說阿宏從鄉下北上要去台北謀生,因台北人生地不熟,一時找不到安身之處,只好投靠當兵時的同事阿柱。一通電話打給阿柱,阿柱經由家人同意,不但住進阿柱家,也將阿宏留在自家油行工作。阿柱是台北人,退伍後就回家承接家業。阿柱家從事油行生意,主要是生產花生油,也兼賣其他食用油。阿宏工作認真,阿柱的父母也很賞識,跟阿柱的妹妹也很投緣,阿柱勸說父母,讓妹妹嫁給阿宏,好一家人為油行打拼。日子一過十年,阿宏想自己出去開業,岳父同意之後,資助一筆錢幫助開店,沒想到分店去註冊,變成了創始店,阿柱三代傳家的油行被迫改名。阿柱的妹妹一氣之下與阿宏離婚,阿柱面對阿宏的忘恩負義,感嘆阿宏「橋過拐仔就放」罔顧這段提攜之情。

平安過了橋,是因為有了這根拐杖,「橋過拐仔就放」對這支曾經救命的拐杖隨手丟棄,隱射受人恩惠,成功之後就忘恩負義,世間的冷暖,令人心寒。

佛法觀點:
「感恩教育」,這是目前相當欠缺的家庭教育,隨著孩子長大成人,投身在工作中,這個教育就變成是「社會教育」。習慣久了就變成「理所當然」,自然就不懂得感恩。

佛法中雖然講「無相布施」,但接受布施的人還是要懂得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必須落實在家庭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