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醫藥專欄】 中醫養生系列--暑邪 

[2021/06/01]
風、寒、暑、溼、燥、火是自然界中,四季氣候變化的表現,稱為六氣。六氣有利於萬物生長,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四季六氣的變化相適應  ;倘若六氣發生異常,人體本身的抵抗力又不足,六氣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中醫稱作「六淫」或「六邪」。

六邪能單獨,也可以聯合兩種以上,通過肌膚表層或口、鼻等孔竅,由外而內侵襲人體。以夏季來說,因為氣溫比較高,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身體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來降溫,體溫調節失衡的情況下,便會受到暑邪侵襲。

暑邪必然具有酷熱、升散的特質,臨床上常出現中暑、多汗、口渴、排尿少,乃至食慾不振、心煩、疲倦等症狀。其中,中暑還分為陽暑、陰暑兩種。陽暑的患者會大量流失汗液,汗出過多則傷津,津不能載氣,最終將導致氣脫,進而休克,失去意識。

不過比起陽暑,現代人中「陰暑」的情形更為常見。比方說:由高溫的室外突然進入低溫涼爽的冷氣房;或是大汗淋漓的狀態下,電風扇對身體直吹,要不就是猛灌冰涼的冷飲、洗冷水澡,都會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使得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一樣持續悶燒。因此,陰暑還會夾帶風邪、溼邪;同樣的,夏季雨水多,以及長期生活在湖邊、海邊等水氣比較重的地方,也容易罹患兼有風邪、溼邪致病的暑溼。

所以一到盛夏,除了要多補充水分外,還要生津、補氣。飲食上,可以喝點微涼的綠豆薏仁湯,銀耳蓮子湯、來清熱解暑;也能用西洋蔘、茯苓或麥冬泡茶。
至於中陰暑者,可以吃點冬瓜薑絲湯,薑能緩解寒氣,冬瓜則有利於將身體的溼熱排出。當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正常作息,並少碰冰品,才是減少中陰暑這現代文明病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