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春風化雨】 你選擇哪一種的教育方式  

[2021/09/01]
每年的九月,都有這麼一天是受到所有華人社會一致推崇的日子,那就是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在這一天,各個教育單位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尊師重道」的觀念。各地的孔廟裡,更會有人換上古裝,敲編鐘、奏古琴,有模有樣地跳著八佾舞,舉辦起「祭孔大典」。這一瞬間,彷彿有了穿越時空的錯覺。但,時至今日,教師節早已是「只紀念不放假」。這代表老師不重要嗎?不,當然重要!只不過,「老師」這個名詞在今日社會已不知不覺地出現不小的變化,變得愈來愈難以定義。

 在重新認識「老師」 的內涵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被譽為是現代教育改革奠基者的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的一段話:「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讓學生找尋真理。」這段話對成長於現代教育體制下的八、九年級孩子們來說,認為是必然的;但對於五、六、七年級的朋友們而言,卻是一項漫長的過程。在過去的年代裡,教師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具備高度知識的傑出人才,其專業權威不容質疑與挑戰。韓愈《師說》一文中,更開宗明義地表明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長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上對下的;然而,真的永遠是如此嗎?

     讓我們回頭思考第斯多惠關於「教師好與不好」的論點。在第一種情況下,師生關係確實是由上而下進行的,是權威式的教學,讓學生從頂峰開始,慢慢走回基礎。第二種情況的師生關係則是由下而上進行的,是溝通式的教學,讓學生站在基礎上面,一路走向頂峰。好比現今社會上,各行各業分工專精,教育不再只是坐在教室裡聽課說道。當我們試著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街頭巷尾裡找尋自己學習的對象時,不難發現:夜市裡的熱炒攤師傅可以是我們的老師,機車店裡的技術維修員會是我們的老師,廣場上表演的街頭藝人也能是我們的老師,他們各有一身好本領,值得我們學習。老師與學生,不再只是上對下的傳道授業角色,而是上下皆(接)通的溝通關係。

     既然現今師生之間的管道是暢通的、關係是互相的,這也表示師生之間的分際將愈趨模糊。固然社會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但,那更像是「身教」師者。影響我們至深、至為重要的「言教」師者,又要到何處去尋找呢?其實,這正是教育體制存在至今的關鍵。

在教育單位之下的老師接受過完整的師資培育訓練,具有學術專業理論的同時,更肩負傳授下一代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責大任。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身教」師者是現代社會的教育趨勢;而「言教」師者則是傳承知識、文化、倫理道德的關鍵。與其將為師者一刀切地分為「好」與「不好」的二元對立,我們不如先反問自己:「你選擇哪一種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