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電視月刊

【高僧傳奇】 弘一大師  第十六集

[2021/09/01]
老和尚開場:
上一回說到了弘一大師李叔同已經著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編寫工作,為了能安心寫作,謝絕了一切訪客;但在一個多月後,因友人楊白民意外來訪,在白民的盛邀之下,偷閒去了一趟上海,順道看看昔日教過的學生。
叔同結束了上海短暫的旅行後,回到了溫州慶福寺,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聯絡故友
叔同回到慶福寺的第二天,正是母親六十歲冥誕,他便抄寫三部經書迴向給母親。且在一個月後,叔同就完成了「戒相」的初步整理工作,接下來,還有鑑定、修補、刪減以及繕寫的程序,才能大功告成。由於這部著作將會影響到後人的修持,叔同不敢大意,一定要做到沒有錯誤才行。

經過了半年之後,叔同又相繼手抄完成了《增阿含經》、《雜阿含經》以及《佛本行經》等。還讓叔同歡喜不已的是,在這嚴寒的十二月天,丏尊捎來了一封信,他的信上是這樣寫著:

音公法師:
我自發心素食以來,在心理上,還覺得信佛只是信了一半,信得不夠虔誠,每次看到你那種赤誠、犧牲的宗教家風,現身於佛道的不休息精神,再回想你往日在藝術上的成就,以及青年時代的生活,前後對照,如揮鞭斷流,使我汗顏無已。因此,我在此開始實踐佛家的修持生活,每天早晚持「阿彌陀佛」聖號,願師在光中加被。

 

仍要枇杷膏否?如用宣紙,以及其他文墨雜物,請示下,以便供養。

叔同知道丏尊已經覺悟,決定潛修佛法,內心無比高興,而對於丏尊的供養,叔同也只能以「蕅益大師名言」,書寫一幅字畫相贈,祈祝丏尊早日證得菩提。

*****

面對著俗世的人事更迭,人我之間的來去,讓叔同頗有感慨,何時無常會來,都沒有一定,人總是要經過了一番風雨之後,才會醒悟。這個時候,叔同的腦海閃過一個念頭,動筆寫下了一篇「辭世詞」,贈送給好友楊白民。這篇偈語原是慶福寺的手作法常和尚圓寂前的留言,內容為:

 
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花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珽珽誰跨豐干虎;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飛鴻去!

其意境是如此灑脫,面對生死是如此淡然,不愧是禪家大師的風範,讓叔同相當有感觸,因此相贈楊白民,藉由這首偈語來暗指自己內心,如同法常和尚一般,在面對生死時,同樣是那般灑脫坦然;也期許白民能放下手邊繁忙事務,抽空修佛來安頓自我的內心。

叔同用心良苦要度化楊白民,就不知頑石何時才能點頭!

閉關著書
要完成中國的比丘「戒相」,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似乎唯有閉關才足以完成,由於過去種種因緣不具足,讓叔同作罷,經過再三思考琢磨,決定持續在慶福寺閉關。這一次的閉關叔同嚴持「過午不食戒」,希望藉由內外清淨的戒體,早日完成《戒相表記》。

這次閉關叔同相當慎重,為了感恩住持寂山老和尚對他的愛護,特別施行拜師儀式,要拜寂山老和尚為依止師父。原本老和尚推辭,但念及叔同有這份決心及毅力,要投身於律法的研修,只好點頭答應。隔天,叔同隆重行拜師禮,恭敬頂禮寂山老和尚三拜,在眾人的見證下,正式成為寂山老和尚座下弟子。

 

怎奈好事多磨啊!在叔同閉關期間,家中兄長來信,告知叔同妻子俞氏生病過世,必須回天津一趟,叔同只好向師父寂山老和尚告假,回天津老家送妻子俞氏最後一程。

*****

叔同當時揹著拋妻棄子的罪名而出家。如今身負罪名為亡妻送行,只有誦持經文回向,來洗淨一身的罪孽。在叔同一生中,重重地傷了兩個女人的心,一個是曾經摯愛過的誠子;一個是奉母之命成婚的俞氏,而今,誠子早已傷心回到日本,俞氏也已命終入土,叔同與這兩女之間的情債,在這時刻,通通還清了。

脫去情愛糾葛的叔同,總算可以安下心來在關房中的苦修,護關的師兄都在中午十一點時,將飯菜送來關房。而叔同除了例行的寫作之外,都會抽出一些時間誦念《地藏經》回向給亡妻俞氏。無常的降臨任誰也躲不過,叔同的學生朱賢英,學佛剛不久的她,也被無常擒住,傳出了她在上海病故的消息。朱賢英的好友將賢英生前的作品蒐集成冊,禮請叔同作序,叔同心中感慨萬分,痛失佛門英才,於是更惕勵自己,不可荒廢時日,及早出關,繼續邁向弘法之路。

在這段期間,叔同將蕅益大師的名言集結成冊,題名為《寒笳集》,作為學佛人的心靈甘泉。

 
*****

一到了夏天,關房酷熱難耐,叔同埋首的時間過長,活動時間不足,再加上食慾不佳,造成腸胃痙攣,腹瀉不止,身體呈脫水狀態,讓原本就瘦弱的色身,更顯得瘦骨嶙峋。寂山老和尚來到關房前的窗邊,對著叔同說:「弘師,你病了嗎?看起來氣色相當不好!」叔同氣虛無力地說:「是的,師父!」老和尚看到叔同已經虛弱不堪,召喚僧人延請醫生來為叔同診治,叔同一直推託不要,老和尚便進入關房,握著叔同的手,這麼瘦弱的身子骨,怎麼能不就醫呢!不久,僧人請來一名醫生為叔同診治,但查不出病因來,開了幾帖藥,先治療叔同的腹瀉狀況。這些日子叔同除了服藥之外,加上自己稱念佛號,病就漸漸康復了。
 
*****

過了一年之後,夏丏尊離開了杭州第一師範學校,來到了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叔同此時也放下手邊的事務,辭別了慶福寺,開始他的雲遊之路。他首先行腳到了上虞,去探望夏丏尊並住了一晚;隔天便搭船到紹興,在一間鄉野小寺掛單,沒想到有一群年輕人,像追星族一般,跑到這座田園小寺院,他們是在紹興碼頭為叔同接船的學生。
 

這一大夥學生包括蔡丏因和李鴻梁等人,都是叔同任教後期的學生。可其中唯獨蔡丏因對佛法有興趣,針對「帶業往生」這個問題求教叔同開示。叔同笑了一笑,用「靈山會上拈花一笑」的公案作為回應,也寫了一段蕅益大師的名言贈送給蔡丏因。這段蕅益大師名言中的最後一句:「不滯於事相,則一事通達一切理,事理無礙;不滯於理,則一事通達一切事,事事無礙。」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凡事都不著相的話,一切事物都不會成為阻礙;既然沒有阻礙,也就不會帶業往生囉!

--未完,待續
※因版面有限,僅節錄部分劇本,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