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萬象

仙歎富者的布施    

[2020/06/10]
        布施的功德不在乎錢的多少,而是行布施時最當初那一顆心。在《六度集經》中有則故事,佛陀的過去世曾經是一位大財主,名叫做仙歎。從佛經中感嘆世事變化無常,生命有限,認為財富並非己有,於是開始布施。便昭告大眾:「生活貧乏的人,都可以隨意來取所需。」經過數個月後,人民生活漸趨富足,少有貧乏之人。仙歎心想:「這時應該買藥,來照顧身患疾病的人。」於是就買了許多藥來救濟大眾的生命。

        仙歎雖是一位大財主,錢財也有散盡的一天,在沒錢買藥的情況下,只好下海去採寶。換作是一般人,不會做到這麼徹底,沒錢了,布施就會喊停,但是仙歎沒有歇手,想盡辦法找錢來幫助人。回到現實生活來,在社會上也有這樣一群人,集合眾人力量來幫助窮困的人。有這樣寬闊胸襟的人,佛家稱之為「菩薩」。

        樂善好施,自古以來都有,造橋鋪路、開倉濟貧、施藥醫病等,由於這些行徑流傳至今,布施的善行也傳頌不已。姑且不談布施有甚麼功德,如果布施的初發心不變,相信功德簿上一定會記上一筆,不會漏失的。

        佛陀前世是一位大財主,佛陀住世人間時是一位醫心、拔苦予樂的救世主。這樣一脈相連的契心,都是那一顆助人的初發心,只要心念不變,經過累劫累世之後,依舊始終如一。佛家說:「發心容易,恆持難。」的確,要恆持需要毅力、勇氣。也由於佛陀的堅心不移,造就今日追隨佛陀教法的信眾日益增多,為佛教帶來新的願景與力量。